自进入8月上旬以来,湖北省连续遭遇强降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局部地区水稻受淹、损失惨重。而目前中稻正处于齐穗期至灌浆期,晚稻处于分蘖期。受灾稻田受淹后,水稻抗性下降且多造成伤口,极易引发细菌性条斑病、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突发性细菌病害,同时高温多湿以及强对流等气候因素更有利于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为害。因此,我们在进行积极的科学抗灾救灾的同时,还要依据水稻生育期以及后期病虫发生情况,未雨绸缪,提前做好灾后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准备工作,以确保粮食丰收。而由于水稻“两迁”害虫具借大气气流跨地域迁飞的特点,极易受气候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加之我省稻作类型的多样性,“桥梁”田较多,极利于“两迁”害虫的发生。因此灾后更须注意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控,现提出具体对策如下:
一、科学进行田间肥水管理 。
对前期受淹稻田进行积极清沟抢排,对倒伏且尚存活的稻苗进行洗净扶正,及时清除稻田受害残体,增施速效钾、硅等肥料,以提高水稻的自身抗逆性,促进水稻进一步健康生长。
灾后的田间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防止大晒、大灌。科学管好稻田的肥水,以创造不利于“两迁”害虫迁入为害的田间小气候,可适当减少“两迁”害虫的暴发为害。
二、强化日常害虫发生的田间监测预警。
依据水稻“两迁”害虫的迁飞规律、并结合中长期天气预告,在我省分区域严密监测“两迁”害虫的田间发生动态,及时发布虫情预警信息,最终为“两迁”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三、科学合理的用药防控。
1.稻飞虱宜采取“压前控后”、“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狠治主害代控为害”等防控策略;稻纵卷叶螟采取“达标防治”的防控策略。
2.针对“两迁”害虫的发生,选择稻飞虱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进行用药防控。
3.害虫暴发为害时,及时选择对路药剂进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如稻飞虱宜选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呋虫胺等化学药剂,或者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等速效药剂混用;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短稳杆菌等药剂,或阿维·氯苯酰、甲维·茚虫威等混配药剂。
4.提倡不同类型药剂合理轮用,忌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类型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进而保证所用药剂的防控效果,积极推进水稻“两迁”害虫的专业化统一防治工作。
上一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宗旨
下一篇: 神丹1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