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我院经作所棉花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IF2022=4.839,JCR分区:Q1】上在线发表题为“Infuence ofDecomposition Agent Application andSchedule inWheat Straw Return Practice onSoil Quality andCrop Yield”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以棉花品种ZD204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三种不同处理(无秸秆还田、秸秆在腐熟剂下还田、秸秆在无腐熟解剂下还田)对棉田真菌群落组合、土壤质量和棉花生长参数动态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变化、土壤特性的变化以及棉花生长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处理之间的真菌群落差异很大,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在秸秆腐熟剂下还田处理的丰度相对高于秸秆还田处理和无秸秆还田处理;在无秸秆还田处理下,致病菌属曲霉菌(Aspergillus)最为优势;在无腐熟剂处理下,秸秆还田处理的Trechispora、Lulwaona和Dioszegia最为优势。在秸秆还田的最短时间内,真菌多样性、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均增加,腐熟剂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
该研究探讨了秸秆还田对棉田微生物特性动态、土壤质量改善以及提高棉花生产力的影响,对减少棉田化肥施用、促进土壤碳封存、增强土壤结构和提高棉花产量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副研究员王孝刚为本文第一作者,别墅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省农科院经作所为第一单位。该论文得到了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5-12)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21-620-000-001-006)的资助。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