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工所食用菌加工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发表黑木耳多糖最新研究成果“不同碳源对液态发酵黑木耳胞内多糖产量、结构及活性的影响”(Mycelial biomass and 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produ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ctivities in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cultured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中科院一区,IF=8.025)。
该研究通过胞内多糖的定量、定性、体外抗氧化以及对四氧嘧啶诱导的胰岛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分析,发现多糖活性与其分子量及甘露糖含量呈显著相关性;黑木耳多糖对损伤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其抗氧化机制来实现。该研究为利用发酵替代栽培制备黑木耳多糖及在功能和健康食品开发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范秀芝副研究员,高虹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和黄土高原食用菌山西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资助。
顶部